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2024-2025第一学期督导和青年教师交流反馈第四次会议

发布者: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时间:2025-01-02浏览次数:10


通讯员 马婷)2024年12月31日,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2024-2025第一学期督导和青年教师交流反馈第四次会议,本院督导老师和新入职教师悉数参加。会议旨在让青年教师提出关于备课、磨课的想法、困惑,以期在下学期的磨课和课程教学中获得帮助。

 

 

潘慧苗老师期望在磨课前督导提前介入,介绍重难点和内容逻辑,最终磨课将会更有方向更有效果;刘念、高傲宇、连雨薇和余荣荣四位老师都提到了共性问题,希望能与有经验的老师多交流、多听课、共同制作优秀的教案、讲义和PPT,共同努力,提高备课的效率;韦晓老师提到的关于对知识点理解的不确定性,以及担心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、思考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问题;

陈宝兴老师指出对于青年教师而言,督导教师提前介入是有好处的,但对教学内容的不熟悉可能会影响到教学指导效果,即使督导提前介入提供帮助,如果老师本身对教材不够熟悉,那么逻辑效果的展现也会大打折扣。因此,确保教师在授课前对教材有充分的熟悉和理解是至关重要的。

李纪明老师提出了关于青年教师备课、听课的建议。关于备课,备课的核心是深入理解教材,而不是仅仅准备PPT上的展示内容,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,教师应能够提炼出教材的精髓,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和深化。尊重教材,不要扯远,教师应确保授课内容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和核心知识点展开,避免偏离主题。关于听课要学习长处,通过观摩其他教师的授课,教师可以学习到他们的教学内容等方面的长处,然而,听课并不是简单地模仿或照搬他人,而是要在理解其背后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论的基础上,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运用。

涂婷和田果老师指出学习是一个内在驱动的过程,外部的资源和信息,如知网、慕课、线下听课对提升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至关重要,但真正的学习成效取决于个人的学习态度、方法和努力程度。

张桂芳副院长强调了备课过程的重要性和系统性,她提出备课应遵循一个循序渐进的步骤:首先熟悉教材,其次熟悉相关理论,最后深化理论的理解与应用。

艾萍副院长最后指出共享课件的方式是一种高效且协同的教学模式,通常由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作为引领者,携手其他年轻教师,通过紧密合作,共同设计并形成一个高质量的课件。这种方式不仅能够集合众人的智慧和专长,还能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,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。